在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过程中,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实现体系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。但风险无处不在,单靠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如何做到控制住每一个危险因素,特别是作业行为中大量存在的不安全行为,所以,把班组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,考虑到员工的心理、生理、技术和安全意识的差异,结合员工的作业流程,将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细分为八个步骤,引导员工实现自我风险辨识与控制,取得了明显效果。
..步:安全教育。安全教育是开展危险源辨识的基础,危险源辨识的充分与否多数跟基础教育有关,安全教育形式主要包括:接受公司、厂、车间、班组“四级”安全教育。进行日常安全教育、转岗复岗教育、“四新”安全教育、特种作业人员教育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培训。其内容主要是了解工作环境和设备的工艺性能,有关法律法规、企业规章制度和事故案例等,同时,了解其他成员的性格、脾气等个人特点,以便和谐其处,联保互保。
第二步:明确作业任务。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,流程和职责,划分作业区域,特别是了解前后工艺流程,交接班、生产和施工等边界情况,并熟悉相应及相关的岗位作业标准。进入生产现场,了解安全通道,安全标志等设置情况,对作业范围内涉及到的人、机、物、环都要能熟记于心,其间的关系也应了解清楚,不能有含糊不清、捉摸不定的地方。
第三步:辨识危险源。根据所学的知识(包括学校教育、企业教育和社会阅历等)进行危险源辨识。尽可能详尽、深入,必须涵盖作业区域内人员、机器设备、物料和环境,特别是区域边界更应关注;必要时,应涵盖涉及到的邻近区域。在无法确定时,可与班驵成员或有关技术人员进行交流,以确保其充分性和准确性。同时要注意必须以自己看到的事实为依据,不能过多依赖间接得到的信息。
第四步:预测产生的后果。对辨识出的危险源逐项进行分析,可能对人、对物、对环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,影响的大小和范围、速度的快慢、时间的长短以及怎样产生影响等,同时考虑其能否触发其他危险源,进而产生二次影响。
第五步;分析产生的原因。对可能引起后果的危险源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,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:误操作、设备老化、缺乏警示标志、施工质量问题、设计缺陷、管理不到位、组织不合理等。原因分析要要全面、详细,有根有据,尽自己.大能力分析到每一个方面。因为原因是后面采取相应措施的关键。
第六步:确定预防措施。首先根据自身或员工的心理、生理和技术素质,衡量巳有的措施是否具有有效性,在这种情况下作业是否可以**安全;还有什么不足之处,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满足要求等。其次是针对危险源存在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,措施应可靠、有效,应充分满足作业的需要。预防措施可能不仅是一级、而是二级、三级或四级,对每一级措施都需要进行有效性评估。采取的措施必须以人为中心,做到“四不伤害”。如果无法**,就证明措施是无效的,需进行更正。
第七步:进行对比。记录下来,与好的经验进行对比,一般情况下,..次辨识需要将整个辨识过程及内容记录下来,以便查证或作为资料进行保存。在随后的辨识中。只需要把自己认为是关键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,这类问题包括:1、有疑义的问题。2、自己无法解释或新发现的问题。3、对预防事故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;4、需提醒其他人员注意的问题;5、需要上级部门或同事帮助、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。
不论什么时候,都要把辨识结果与班组其他成员、其他班组、车间、分厂、公司或同行业**的经验进行对比交流,补充完善,并借以评价自己的工作是否令人满意、辨识的充分性如何、采取的措施是否到位等。
第八步:落实措施。根据辨识结果,一条条地落实防护措施,并严格遵照执行,决不能忽视前面所做的工作。